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西北,正在搞一场特殊“移植”

真果少年糕 地球知识局 2022-07-17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西北特殊“移植”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人像摄影中,摄影师通常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和语言表述上的知识,以便提高与模特沟通和互动的效率,拍出更好的作品。


而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说,大自然沉默的诉说则需要摄影师静下心屏住呼吸,细细感受。在很多沙漠风光大片中,一株或几株亮眼的植物,成为了一望无际沙丘上的点睛之笔,更是赋予了寂寥的大漠片片生机。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图:图虫创意)▼

 

这些常被视为“魔鬼之地”的荒漠,是地球佩戴的黄金饰品,还是一块块被烈日灼烧后留下的疤痕?而一丛丛的沙地植被,又能为荒漠化防治做出哪些贡献呢?


从非洲到东亚,地球上的沙漠堪称行星级奇观

其中并非生命绝境,也并非不可阻挡▼

 


当土地开始变荒


提到荒漠,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沙漠场景。实际上,荒漠不仅包含沙漠,还有石漠、泥漠、盐漠、寒漠和砾漠几种类型。


比如著名的伊朗卡维尔盐漠

盐壳规模之大在太空中都肉眼可见(图:壹图网)▼


身着不同质地,多样颜色披风的荒漠,因为气候变化、脆弱的生态条件,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土地退化,进而造成荒漠化的形成。


沙漠的确是分布最广且最常见的荒漠

但荒漠景观也很多样,下面这样砾石遍布的也是荒漠

(图:壹图网)▼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复杂且种类多样,既有干旱气候和风沙运动造成的风蚀荒漠化,也有因温差和地面热胀冷缩引起的冻融荒漠化。


青藏高原藏西—藏北地区的冻融荒漠化面积

就超过了4.4万平方公里

(藏北以北的塔克拉玛干则是完全的荒漠化了)

(底图:NASA)▼


各种类型的荒漠化是殃及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都有土地大面积贫瘠,植被稀疏,降水稀少且蒸发量极大等共同特征。


资料显示,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各大洲均有荒漠化分布,亚洲则是荒漠化面积分布最广的区域。在亚洲各国中,我国是受荒漠化影响人口最多、受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风蚀荒漠化是中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

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植被逐渐退化,风沙活动增多是荒漠化的主要标志

(图:图虫创意)▼


我国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从最西端的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到东端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过渡地区的科尔沁沙地,绵延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公报(2015)》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的约27.2%


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


除了分布范围广,我国荒漠化土地的扩张速度也很快。长年累月的风沙,不断瓦解着荒漠上残存的绿色。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资料显示,上世纪50—70年代,土地荒漠化速度为每年增加约1560平⽅公⾥;到了70—80年代,荒漠化的扩张速度增加到每年约2100平⽅公⾥


来自蒙古高原的大规模沙尘暴

每次都能横扫北方各省(图:NASA)▼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荒漠化防治的重视,我国的荒漠化面积实现了从增到减的逆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荒漠变绿洲已成现实。荒漠化的土地仍影响着我国近4亿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防沙固沙形势依旧严峻。


多年来的治理虽然很有成效

但是仍未能避免黄沙漫天的窒息景象

(图:图虫创意)▼

 



当沙漠开始变绿


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对沙漠的基本认识和考察,并逐步定点监测。随着应用大规模沙障固沙的包兰铁路治沙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五带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后,我国的荒漠化治理进程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今日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

(包兰铁路  图:图虫创意)▼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利用具有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固沙及草方格机械沙障治沙等技术手段,不断为荒漠化防治事业添砖加瓦,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多项公路建设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工程治沙在荒漠化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这并不是防治荒漠化的唯一措施。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图:图虫创意)▼


相比于工程措施,活跃的沙生植物通过自己的基因密码对荒漠进行热情改造,在与人类的合作下,共同构建沙区的生物防治屏障。生活在严苛条件下的沙生植物,能适应荒漠地区冷热多变、强日照烈和降水稀少等气候环境,各个都有独到的生存锦囊。


仅有40到50厘米高的新疆骆驼刺,就凭借长达15米左右的发达根系,吸收沙土中埋藏的水和养分。另外,超长的根系也能让“头轻脚重”的它,在沙地中牢牢站稳脚跟,快速生长并能抵御沙埋。


骆驼刺是荒漠地区常见的植物

因其强大的吸水,耐盐碱,抗涝的特点

是人工防风固沙经常选择的品种

(图:图虫创意)▼


不同于在根系上下功夫的骆驼刺,沙拐枣、无叶豆等绿色灌木则通过对茎和叶的改装,来适应荒漠严苛的生存条件。它们通过减少叶片的表面积或是让叶片退化为膜质鳞片状,有效减小蒸腾作用,节约宝贵的水分,进而维持生存。


沙拐枣的叶片呈线形且极小,远看都很难发现

花簇绚烂密集,形成沙漠难得一见“娇弱美丽”景象

(图:图虫创意)▼


拥有独门秘籍的沙生植物们,在广袤的黄沙之上大显神通。不仅增大了地面粗糙度,而且有效降低地表起沙风速。除了矮小的草本和灌丛植物外,沙漠中唯一的高大乔木——胡杨无疑是荒漠地区最为珍贵的森林资源


在荒漠地带有如此规模的森林,还是相当壮观的

即便他们始终徘徊在生存的边缘

(横屏,图:图虫创意)▼


在距今约60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时期,被子植物胡杨就已在地球上生存。生长在严酷环境中的它们,既扛得住严寒和干旱,也耐得住盐碱和风沙,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坚韧不屈战荒漠,傲立千年且不朽

(图:图虫创意)▼


胡杨的落叶落在地表后,逐渐形成地表枯落物,进而庇护表层沙粒防治风沙直接吹蚀。这些被庇护的沙粒与土层中的根系进行物质交换,固结沙粒,促进土壤形成过程,对风沙土改良有重要作用。


胡杨的叶子乍一看和银杏有些像

其实一个是偏卵圆形,另一个则是明显的扇形

(图:图虫创意)▼


除了固沙阻沙外,胡杨还能降低蒸发量和反射率,提高相对湿度,起到改善地区小气候的作用。不过,虽有顽强的意志,但严苛的环境也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胡杨生存面临危机。


古老枝干的苍劲,是“沙漠英雄树”最好的勋章

(图:图虫创意)▼


目前世界上仅存有三大原始胡杨林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以及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附近地区。


作为世界上保有天然胡杨林最大面积的国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沙漠边缘的合适区域,进行胡杨新苗的培育,增强胡杨屏障的覆盖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胡杨树与沙漠斗争的历史,可比人类早得多

要想人为治沙,还是要借鉴“前辈”的经验

(图:图虫创意)▼


例如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的酒泉市金塔县,曾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和受风沙危害影响最大的地区之⼀。


金塔县所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小小绿洲


在相关研究人员、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经风沙口已被8万亩林地覆盖,其中人工栽植的胡杨林面积更是达到了1万多亩这些“沙漠卫士”不断向沙漠方向进攻,步步推进,逐步开发出了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这样优质旅游资源。


守疆战士胡杨面对苍凉的沙漠大军,毫无畏惧,在漫天黄沙中大口呼吸,遏制沙漠的侵蚀,保障地区的生态安全。


秋日灿阳,碧湖倒映着金叶和游人

一丝秋风袭来,影随景摇曳,十分生动

(金塔胡杨林,横屏观看,图:图虫创意)▼

 



当你开始自由呼吸


为改善荒漠环境,无数个它们伫立于此,庇护着金闪闪的沙地。除了防风固沙外,胡杨林与很多植物一样,也有净化空气的技能。尽管生于大漠中,但胡杨却能“过滤”掉沙尘,将清洁的空气馈赠给人类。据统计,一棵胡杨⼀生平均吸收二氧化碳215.68千克,每亩地中的胡杨林一⽣可吸收二氧化碳7117.5千克(每亩按33棵胡杨计算)。


2016年,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的“我有一片胡杨林”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拉开了“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的帷幕。项目已在新疆塔里木胡杨林森林公园、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和甘肃金塔县等地区实施多年,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一棵胡杨,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时间中,用粗糙的枝干和披针状的叶片撑起了一小团纯净,义无反顾地捍卫着脚下的土地。一个“卫士”的力量固然有限,但千万棵汇聚起来,就足以抵抗千万粒沙尘大军,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滴水成能河,积水能成渊”,就像人类的呼吸一样,虽然每次只是一小口,但却能维持生命的脉动。


为了倾听自然的呼吸,改善“地球之肺”的现状,腾讯公益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将胡杨林的种植与每个人联系起来,共同发起名为“⼀场特殊的器官‘移植’”公益活动。



勇敢坚韧的胡杨林是保障土地健康的医者,用独特的医术来治疗“土壤癌症”,保护荒漠绿洲中的“地球之肺”。点击文末h5或阅读原文,你可以选择为荒漠“移植”胡杨,也可以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当认捐者捐赠70元,即可种植并保护一棵胡杨树苗的生长,让美好的祝愿陪伴着小胡扬们成长,共同守护沙漠绿洲中的“地球之肺”。


扫码参与


相比于“地球之肺”的移植,人类的肺部移植并不容易,要求很高的适配度。有两次肺部移植经历的受益者吴玥表示,她是幸运的,肺部移植让曾经生活不能自理,需要24小时吸氧维持生命的她重获新生。病好之后,她改变了生命观,并主动到红十字会登记,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更多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呼吁,给更多移植等待者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干净的空气,是我们肺部健康的基本保障。这保障就来自于给我们提供氧气,抵御风沙的“地球之肺”。而我们每个⼈,都是“地球之肺”的适配者。


《一场特殊的器官“移植”》是“我是创益人”公益广告大赛作品。关于“我是创益人”公益项目助力计划:在中国广告协会指导下,“我是创益人”公益项目助力计划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腾讯公益、腾讯广告、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联合发起,旨在以腾讯平台资源支持的方式,提升中国公益行业的创意水平,帮助公益项目及公益议题获得更多社会关注,以“创意+科技+公益”的创新机制,让公益人人可及。


点击文末h5或阅读原文,参与地球移植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两项公益活动,挪动指尖,即可将我们的肺与充满绿意的“地球之肺”相连。用一份承诺,给地球的未来一个礼物,从大我到小我,从个体到命运共同体”,让每个人的肺,都能在清洁的空气中,自在呼吸。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